2013年高考即将到来,从往年发案情况看,各种借高考之名实施诈骗案件将进入高发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一些考生和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发布虚假信息诈骗钱财,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望有关单位引起重视,提高打击防范意识,有效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
一、高考诈骗手段分析
高考诈骗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全国统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称可以提供试题、答案和传递答案的手段等进行诈骗;二是在录取通知书发放前夕和录取过程中,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等诈骗。主要有以下六类:
1、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诱骗考生、家长往指定账户汇款,预交定金。
2、冒充院校招生代理、高校招生人员或有“特殊关系”,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
3、高考结束后,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向家长承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
4、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以自学考试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有的甚至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学校国家不承认学历,毕业之后拿不到普通高校毕业证。。
5、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
6、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和家长,大肆骗取钱财。骗子通常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等身份,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军校扩招”为幌子或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名义,向考生及家长寄发“国防生预录通知书”,伺机骗取钱财。
二、防范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考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要联合教育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在考生和家长中间进行此类案件的宣传,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考生信息保密工作。要主动与辖区学校保卫部门沟通,督促学校提高保密意识,严防不法分子窃取考生资料,实施各类违法犯罪,减少社会危害。
3、严厉打击,剔除隐患。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要保持高压态势,对获得的线索要一查到底,坚决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