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宣传专题 >> 需要重点防范的诈骗手段 >> 内容
保健品类诈骗 |
发布日期:2021-01-18 来源:公安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
伪造证书、执照等冒充名医大家,通过互联网、电视广告夸大宣传推荐中医药产品,号称可以治疗男性性功能等疑难杂症,受害人轻信宣传先抱着试试看心态购买试用,后对方以服用多个疗程见效为借口不断要求购买。该类产品多为三无产品或伪劣产品不具备宣传功效,甚至对身体健康有害。 一、针对人群 主要为老年人、长期饱受疾病困扰人群,或者是有难言之隐不好意思去正规医院就诊的人群。 二、诈骗方式 第一步:利用互联网、电视广告、电话等平台宣传保健类产品,受害人添加相关微信或者QQ; 第二步:虚构自己身份(知名医院专家、国家药监局、卫健委专家领导等),上传相关伪造的证书、执照等,骗取受害人信任,购买相关保健产品; 第三步:定期回访受害人,询问产品疗效,“热情服务每一位患者”,再以疗程不足或者还有其他虚构的基础疾病等原因,让受害人继续购买相关产品,直至发现被骗; 三、防范提醒 有难言之隐不要轻信网络夸张广告宣传,请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 四、警方提示 1.不要轻信陌生人夸大宣传,更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有难言之隐相关疾病,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诊疗。 3.“五看一查”鉴别假劣药:五看包装:中国药品电子监管条形码、批准文号、药品的生产厂家、药品外观进行鉴别;一查网站: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