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警民互动 >> 公安向您报告 >> 内容
构建警务新模式 做强打击新引擎——打造现代化侦查破案“攻坚利刃”
发布日期:2024-12-26   来源:公安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按照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坚持“专业打职业、团队打团伙”,重塑由刑侦、网安“双牵头”的侦查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刑事技术、资金查控、网络攻坚等专业手段,逐步形成和提升新质侦查战斗力。

“我们主动把握违法犯罪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完善智慧警务生态体系,全面推进侦查打击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机制重塑,大力推进专业化打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县主战’效能,打击精准度、战果转化率显著提升。”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于贵平介绍,今年以来,抓获“两卡”、境外“回流”人员分别上升24.7%71.5%;攻克20年以上命案积案3起,首次从境外抓获命案逃犯。

聚焦实战 重塑侦查中心“主引擎”

如何实现侦查中心高效运行、效能倍增?我市公安坚持因地制宜、实战实用原则,推动中心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打造侦查打击现代化的“中枢载体”。

“面对刑侦有需求缺手段、网安有技术少思路的现实情况,我们创新重塑由刑侦、网安‘双牵头’的侦查中心管理体制,做到各取所需、同向发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省公安厅金融证券大数据研判中心主任沈振华介绍,他们按照“人人都是侦查员”的思路,将刑侦、网安以及入驻中心的情指、经侦、禁毒、大数据等专业警种部门的40名警力,混编组建涉网攻坚、警情分析、支撑保障、综合协调4个组,实行组长负责、捆绑作战制度,推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转型。

同时,坚持“向管理要战斗力”,制定“侦查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行规范”,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考评,压实工作责任。今年以来,侦查中心产出高质量研判产品、支撑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27%68%

针对市县两级中心定位不清、机制不畅、互动不足等问题,我市公安机关细化“市县两级中心工作职责”,市级侧重“大案、新案”、县级侧重“小案、现案”,配套线索层报、联动打击、质态评估等机制,做到既有错位又聚合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针对性交办线索指令、研判任务、实战课题,做到“差异发展、各有特色”,并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会、交流研讨会,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把“电诈打击、数据运用”两方面作为中心提档升级的“磨刀石”、检验成效的“衡量尺”,强力攻坚突破。他们锚定全省一流目标,在电诈犯罪打击上出实招,聚焦“打大打新打集群”,中心主动出线索、挖罪犯,制定资金流、信息流、网络流、人员流“四流”研判标准,细化办案队落地侦办、案审队同步上案要求,2024年,抓获电诈可诉对象、打掉10人以上团伙、研判百人以上团伙数同比分别上升41.8%43.7%75%

聚焦专业 磨砺主动进攻“硬尖刀”

全力打造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我市公安建强刑事技术手段,刑事技术实验室连续17年获公安部能力验证“全部满意”,系全省唯一。

结合群众关切、突出类案件,市公安局集中优势警力开展定向攻坚。他们围绕长期重复举报、民刑交叉等案件,坚持有恶必惩、伸张正义,梳理一批久侦未破的积案难案,以“一案件一团队”方式组织攻坚,成功攻克疑难案件73起,打掉犯罪团伙19个,抓获嫌疑人212名,化解矛盾176个,达到“打击惯犯、消除民怨、基层减负、能力提升”的多重效果。

着力解决“就案论案、就线索看线索”问题,我市公安机关搭建涉黑涉恶等分析模型,建立警情分级分类打标、线索人员关联穿透机制,“以警画人”、串警成案,批量产出“隐案”线索,构建完善情指初步研判、侦查跟进加工、核查办理闭环流程,深入起底“小纠纷、小线索”背后的“大问题、大案件”,打掉涉恶、涉众团伙58个。

常州公安还建立35人的执法监督人才库,组建7支速裁团队,全部进驻执法办案中心,推进由坐堂审案到主动盯案转变,既盯小案办理进程,又全程参与大案侦办,刑事办案周期缩短50.3%,抓获人员移诉率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

“针对传统侵财案件虽能够快侦快破、但深挖彻查追赃挽损不到位的情况,我们把全链打击、追赃挽损作为攻坚重点,有效提升破案质效。”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长丁瑞鸿介绍,今年盗窃案件破案率创历史新高,已破盗抢案件追赃率达50%,追赃数同比上升23%,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聚焦数智 打造智慧侦查“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秉持“大数据运用深度决定专业化打击高度”的理念,深度融入智慧警务新生态,为推进侦查打击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他们把全体侦查民警“想用、会用、爱用”作为目标,新建合成侦查平台,开发盯警盯案、串并分析等5大功能,针对“信息壁垒、重复研判”等问题,侦查平台常态更新25类侦查资源清单,开发多人在线协同研判模块,打通多个业务平台,做到跨系统研判、全特征分析、多线索串并,实现“侦查研判一平台操作、侦查资源一站式集成、侦查流程一张图贯通”。

针对“民警多头跑手续、手段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侦查平台以“服务超市”模式,构建民警平台点单、中心分派流转、警种专席值守、平台自动反馈的工作闭环,做到实时响应、限时办结,基层民警普遍反映“找线索更省时了、办手续更省事了、破案子更省心了”。

为用好数据“汇聚池”,市公安局依托智慧警务生态的强大能力,成功搭建TG取现车队打击、反诈小众浏览器预警等模型,做到侦查思路、技战法的快速转化、拓展应用。同时坚持“侦办一类案件、查获一批数据”思路,做到涉网犯罪“必追上下游”,通过打掉全省首起物流订单解密、利用“短信轰炸”软件非法催收案等新型犯罪,建立起全市共享的“黑灰产”资源库,目前建模挖掘高质量线索130余条。

聚焦精细 提升实战打赢“新质力”

针对能力高低难衡量情况,我市公安创新建立全警实战能力评价体系,开发网上评估系统,划分高级、中级、初级、入门级4个评价等级,设置侦查研判、审讯突破等7大类20项能力特征,制定结果性、过程性评价标准,通过真实案例测试、专家组面试等方式,分类选拔高级业务骨干56人,让先进脱颖而出、让后进看到差距,做到队伍能力底数清、情况明,先后调整岗位20余人,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同时,把“便捷化网训”作为重要载体,开通线上“猎手讲堂”,上线虚拟币、电子物证分析等各类培训视频23个,民警可以按需选择、自主学习。把“案例式点评”作为重要方式,重大案件“必复盘、必总结、必讲评”,同时围绕典型案例,拍摄侦查、审讯精品视频,对成功案件、失败教训进行点评,讲清采用的侦查方法、采取的审讯策略等,确保培训真正见效。

此外,着力培养领军人物,从历次专案中梳理发挥关键作用的民警,建立业务骨干、类案侦办人才名单,通过专案轮训、跨警种轮岗、跨层级交流等方式,加强定向培育,形成4名全国侦查专家、3名省333高层次人才”、3名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高等级“人才矩阵”,打造罗斌、巴华杰、李梦婕等省厅挂牌专家工作室“品牌集群”,今年全国刑侦专家罗斌30余次受部厅邀请会诊疑难案件,巴华杰获聘刑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省唯一。 

 
 
主办单位:常州市公安局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锦路1588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苏040200000028
联系电话:0519-866202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