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新丰街派出所的荣誉墙上,新挂上的锦旗还泛着绸缎的光泽。落款时间是2024年10月28日——这是“00后”新警于天宬从警生涯收获的第一面锦旗。翻开他母亲悄悄记录的工作日志:“0:00到8:00夜班,9:00下值休息,14:00加班到次日0:00”,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位母亲的骄傲与心疼。
从警校生到“警察爸爸”的蜕变
2024年8月,22岁的于天宬第一次穿上警服走进新丰街派出所时,青涩得像个大学生。谁也没想到,这个笑起来腼腆的年轻人,三个月后会被辖区群众亲切地唤作“警察爸爸”。
事情始于9月的一个雨夜。值班室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单亲妈妈林女士拽着14岁的儿子小宇来报案:“警察同志,这孩子我管不了了!”青春期少年叛逆的眼神与母亲通红的眼眶,在于天宬心里烙下印记。随后的半个月,这个初出茅庐的警员化身“编外家长”:每天下班后绕路去小宇学校“偶遇”,用自己警校训练时的糗事打开少年心扉;周末带着小宇参观警营,在战术训练场悄悄传递“男子汉要保护妈妈”的道理。
“有天凌晨两点,小宇妈妈发微信说孩子还没回家。”于天宬记得那晚暴雨如注,他在网吧街一家家排查,最终在便利店找到缩在角落写作业的少年。原来小宇不想回家听唠叨,又怕荒废学业。于天宬没批评他,反而买了关东煮陪他写完最后一道题。如今小宇的书包里,总装着“警察爸爸”送的法治理念读本,扉页上写着:“真正的自由,是戴着镣铐也能跳舞。”
画笔与泳镜间的警察本色
于天宬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一套炭笔素描工具。今年3月辖区发生盗窃案,模糊的监控画面让侦查陷入僵局。“让我试试。”他掏出素描本,根据受害人描述快速勾勒:下垂的眼角、断眉、右颊疤痕……当画像完成时,受害人惊呼:“神了!就是他!”
这份“警界神笔”的功力,源自童年被母亲“逼”着学画的经历。“当时觉得枯燥,现在才懂母亲的用心。”于天宬的素描本上,不仅有嫌疑人画像,更多是辖区孤寡老人的肖像。每次走访后,他都会把老人的特征画下来备注,“下次见面就能脱口而出‘张阿姨您的降压药还够吗’,距离一下子就近了。”
泳池则是他另一个“战场”。2023年全省公安系统游泳比赛,刚入警的于天宬斩获50米自由泳冠军。这份特长在去年冬天一次抓捕中派上大用场——嫌疑人翻越河道护栏企图跳水逃脱,于天宬一个猛子扎进刺骨的河水,在群众惊呼声中,仅用28秒就将对方制服。事后同事发现,他警服内衬还别着发烧用的退热贴。“那天确实不舒服,但看到嫌疑人要逃,身体比脑子动得快。”
“倔”出新境界的执法哲学
在所里,于天宬有个外号叫“于三趟”。这个绰号源于他处理惯偷高某的“壮举”。
2024年10月中旬,有多次前科的高某盗窃被抓后,突然捂着胸口倒地:“我有严重心脏病!”面对这个“老油条”,于天宬不慌不忙掏出执法记录仪:“我们现在就去三甲医院,您指哪科咱查哪科。”此后三天,从心电图到冠脉造影,他陪着高某做遍所有检查。最后连医生都看不下去:“小伙子,你这‘病人’爬楼梯比我都利索。”
第四天清晨,当于天宬拿着全部正常的体检报告出现时,高某突然笑了:“于警官,我算是服了你这股倔劲。”戏剧性的是,这个曾经的“戏精”如今成了派出所的“义务宣传员”,用自己的案例教育其他嫌疑人。
“很多人说我们‘00后’吃不了苦,其实我们只是有自己的坚持。”于天宬的“倔”体现在方方面面:调解纠纷时非要双方握手言和才肯罢休;整理案卷时连标点符号都要核对三遍;甚至追逃犯时因对方说“有本事你追到天亮”,就真的熬到旭日东升……
在“00后”新警的入警纪念册上,于天宬写道:“我想做这样的警察——让害怕的人看见我就安心,让犯错的人看见我能知悔。”如今,他的警务通里存着87位辖区群众的生日提醒,抽屉放着23封手写感谢信,更有一本特殊的“成长相册”——记录着小宇从叛逆少年到积极申请入团的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