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安资讯 >> 现代警务 >> 内容
李松:扎根一线的“马路工匠”
发布日期:2025-09-10   来源:公安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清晨6时,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街道已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手持卷尺,时而蹲下测量路牙石高度,时而记录路口车流情况。这位“马路工匠”就是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宁大队教导员李松。

从警27年来,李松始终扎根一线,甘当马路“螺丝钉”,用一双铁脚板走出“智慧交管”路,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嘉奖19次,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所在的天宁交警大队2023年获评“常州最美警队”,辖区亡人事故数同比持续下降,交管工作绩效稳居全市榜首。

扎根一线

1999年,25岁的李松从巡警转岗交警时,老城区的复杂路网让这个年轻人举步维艰。为了摸清辖区情况,他开始了“暴走”模式——每天提前两小时上岗,带着卷尺、水笔、笔记本“三件套”实地踏勘。

对辖区328条道路以及沿街多家三甲医院、百余所中小学校、大型交通场站、商圈及景区等复杂多样的交通要素,李松精心制定“打卡”计划。每天步行2万步,每月雷打不动地走访沿街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深入了解情况,仔细排查问题。

“在他的眼中,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场所都蕴含着交通管理的关键信息,只有亲自丈量、亲身体验,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天宁大队大队长陶浩介绍,李松在全市交管系统率先建立了交管要素“一张图”、风险隐患“一本账”、治堵治乱“一盘棋”,助力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面对郑陆镇五岔畸形路口这个“魔鬼路段”,李松连续蹲守3天记录冲突点,最终通过施划创意斑马线、安装夜间警示地钉等8项改造实现车辆通行“零冲突”,通行效率同比提升36%。

面对校门口拥堵顽疾,李松琢磨出“微循环”方法:在学校建设地下接送中心,将学校地下与地上空间联动打通,使家长接送时间从12分钟锐减至3分钟,这一模式如今已被全省推广。

创新先锋

面对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1.9%、警力持续减少的严峻形势,在李松的努力下,天宁大队在全市率先建成交警大队数字勤务指挥室,并构建“数字勤务指挥室、智慧岗亭、智慧铁骑”三级指挥调度体系。

“这一体系如同精密的齿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实现重点车辆99.8%的精准查控率。”李松介绍,他们在全省首批实行“智慧铁骑”动态勤务,近两年来,帮助解决未成年人寻找、紧急送医护航、中高考护学送考等群众求助240余起。

今年高考首日,系统突然预警:一辆载有考生的车辆被堵在延陵中路。指挥室立即调度最近的铁骑队员前往。5分钟后,铁骑队员用摩托车为考生开辟出“绿色通道”,助其提前到达考场。

为提升办案质量,李松还倡导建立“案管室巡查+中队每日自查”两级巡查制度,实现了对案件卷宗、涉案财物、办案场所等执法要素的全链条监管。2023年以来,天宁大队监督纠违和行政复议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00%和75%,执法投诉同比下降66.7%,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为民解忧

2024年11月,常州市中医医院西门因交通管制临时限行,一辆载有临产孕妇的车辆被新上岗辅警劝离后引发投诉。得知情况后,李松立即带领涉事辅警前往医院探望。“生命通道怎能机械阻拦?”掷地有声的质问背后,是这位从警27年老交警的执法智慧与为民情怀。

多年前,李松在学校门口执勤时,严厉制止了一位为图方便将车停在斑马线上的老先生。尽管执法程序规范,但他抱起小女孩送回车内时的生硬态度却引发了投诉。“合规之外更需温度”,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交通管理不仅是严格执法,更要以人为本。

如今,这位脸庞黝黑的交警已成为辖区群众心中的“平安灯塔”。李松带领团队建立“社区交警微信群+市民观察员+交通违法随手拍”三位一体沟通机制,推行“首接负责、有问必答”制度,5年累计答复群众意见建议1.1万件,回访满意率达100%。

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后,李松将荣誉转化为责任,精心打造“天清地宁”党建品牌。他15年如一日帮扶盲人孤老王志鄂,11年坚持探望烈士家属,用行动诠释为民初心。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大队已经涌现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最美警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主办单位:常州市公安局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锦路1588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苏040200000028
单位联系电话:0519-86620200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5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