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市公安机关围绕警情响应提速、服务群众提能、赋能实战提质“三个导向”,深入推进110接处警“擦亮行动”,出警时长、重复警情分别下降46.8%、17.6%,警情全维度“数智”挖掘治理项目获全市平安建设重点项目一等奖,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模式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狠抓快反以“速”增效

今年8月24日9时许,常州公安110接报钟楼区某商业街发生一起持刀警情,情指中心当班指挥长立即发布“零号指令”。接到指令后,钟楼公安分局路面巡逻警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嫌疑人控制,从警情接报到第一波警力赶至现场仅用时2分21秒,有效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发生。
为全力消除和减少派警“时差阻力”,常州市公安局建立重大敏感警情“边接边派”机制,市局当班指挥长在接警同时发布“零号指令”先期派警。纵向方面:“市局—县(分)局—所队”三级无时差“一贯到底”,横向方面:相关警种无条件“秒级响应”,同时赶赴现场联动处置。
他们紧盯“2分钟出所”关键环节,在派出所值守平台设置2分钟“倒计时”功能,每周挑选出警响应最快、最慢警情制作视频进行“晒单”通报,全市“2分钟出所率”保持99%以上,重大敏感警情平均出警时长压缩36.2%。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巡、处、快反”一体化机制落地落实,分级分类建强“尖刀”突击攻坚队、交警铁骑队、派出所轻装快反队、区域处突机动队4支快反队伍,发生重大敏感警情,直接接受市局指挥调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先期处置,第一波次警力平均到场时间缩短68.3%。此外,不断优化“布控查缉”预案和临场战术,配套制定“绿波”保障、“红波”堵截等“小机制”,对各类嫌疑对象查控时长压缩56.7%。
危机干预以“能”提档

今年2月5日9时许,常州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名男生来电,其情绪激动,一直在电话中大喘气。接警员高度重视,立即调整心态开始询问关键信息。经过沟通,很快了解到报警人与父母长期关系紧张,有轻生想法。意识到这是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敏感警情,接警员立即进行三方通话,会同110心理疏导专席开展工作。在长达8分钟的交流安抚中,报警人情绪逐渐平复,并表示今后遇事会冷静妥善处理,与父母多沟通交流。为确保报警人的人身安全,辖区派出所民警也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后续安抚工作,妥善处置该起警情。
常州公安在市局110报警服务台设置“110心理疏导专席”,组建由1名应用心理学硕士接警员任队长的危机干预团队,24小时随班运转,对心理危机类警情迅速开展先期疏导。
此外,常州公安与市心理卫生协会签订《“常安联盟”心理咨询公益志愿服务协议书》,挑选30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同处置突发个人极端警情70起,干预疏导涉警人员心理危机,为一线接处警提供专业支撑。
与此同时,常州公安联合市文明办、教育局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绿色通道,与96111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热线签订合作协议,梳理推送心理危机重点青少年350人,由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教育部门组织回访评估、落实关爱措施。
完善赋能以“质”图强

今年以来,常州市公安局持续优化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勤务模式,根据电话呼入量潮汐调整接线员人数、班次,开展接线员专项比武5场次,有效提升业务能力,全市平均接警时长缩短18秒,110报警电话平均接通率提升至98.5%。
与此同时,在“情指行”平台增设“报警语音转写辅助警单录入”“接警问警备忘录”“报警定位自动识别处警单位”等“小快灵”功能,全省首创警情定位“二维码”,移动终端扫码即可导航警情位置,拓展5G110可视报警功能,将报警人实时视频及画像推送民警掌端,有效解决处警民警对报警情况了解不足等问题,警单形成、寻找处警地点耗时分别缩短30%、27.6%。
此外,围绕“如何更好发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中枢作用”,常州公安组织全市巡回授课13场次,在综合指挥室推广设置“接警备勤区”,刚性落实当班民警“带装备勤”制度,实施视频巡点、电台巡呼、装备巡查“三调度”,全市值班坐堂率、点调应答率保持99.4%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