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公安队伍建设中,青年民警的成长成才备受关注。2024年起,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积极探寻创新路径,通过精心设计的“三组密码”,为青年民警铺就了一条成长的快速通道,全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铁军。
解锁“立身”密码,助力青年民警“脱新”蜕变
钟楼分局领导班子深知青年民警培养的重要性,率先行动,开展了3次专题调研,广泛收集80余条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钟楼分局新录用青年民警教育培养工作意见》。这一文件精心规划培养方案,优化责任体系,从整体部署到培育督导、实效评估,每一步都精准施策,为青年民警“脱新”成长保驾护航。
分局创新推出“三合一”培育体系,“三人行”警师制度别具一格。1名所队领导、1名业务骨干搭配1名新警,根据岗位特色和工作实际,制定《新警12周“启航”计划》。工作中,所队领导与业务骨干垂直指导,新警每周撰写学习心得,让成长过程清晰可见、成果可溯。局长曹雷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培育成果可视化、可应用、可持续,为新警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科学化考核评价机制同步建立。以新警“一人一册”成长档案和季度培育纪实手册为依据,融入知识竞赛、岗组竞争、考核比拼等形式,结合所领导评估、双警师点评、个人自述,测评结果与定级评定、评优评先挂钩。分局还创新推出警师与新警捆绑考核制度,激励警师用心“传帮带”。政治处主任赵裕堃表示:“青年民警有突出表现,警师可获表彰倾斜;若青年民警犯错,警师有责任则取消评优资格。”
解锁“强身”密码,推进青年民警技能进阶
钟楼分局把青年民警思想政治提升作为关键。每日一学、周末夜校、励警讲堂等活动丰富多彩,2024年开展青年座谈会、圆桌交流会36次,举办青枫学堂20期。依托各单位“一所(队)一品牌”创建,定期组织主题党日、党建学习会,让青年民警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筑牢思想根基。
在技能淬炼方面,分局从案件量罚、法规运用等多方面开展“每日一学”,助力新警自主思考、快速转变角色。每月“励警沙龙”为青年民警搭建交流平台,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市局集训、竞赛,邀请专家授课,深化素质强警合作。
分局还组建了16人的警种核心教官团队,针对青年民警“练”“战”短板,开展模拟警情处置、“135”快反演练等专项训练。南大街派出所所长商亚勇介绍:“我们让青年民警模拟对手、组织对抗,在练兵推演中补短板、强能力、重防护,组织送教上门、演习拉练46次,夯实实战基础。”
解锁“正身”密码,筑牢青年民警理想信念
为激发青年民警干事创业热情,钟楼分局建立“梯次”典型选树和荣誉表彰机制。2024年,开展18批143人次股级干部调整,选拔28名“90后”干部,其中13名“95后”干部脱颖而出。纪委书记金俊介绍:“每季度‘季度之星’评选,对表现突出者记个人嘉奖,在晋职晋级等方面优先推荐,充实青年骨干人才库。”
分局关注青年民警多元需求,组织书画、音乐等艺术活动,打造青年空间,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增设“警营小超市”、开展食堂评比等,提升民警获得感、幸福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谈心谈话120余人次,及时掌握思想动态。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专项行动,聚焦执法安全等问题加强警示,打造清正廉洁的青年民警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