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打破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无鉴定报告不受案”的惯例,极大降低受案门槛,在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2个,对全市64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体检”,帮助企业堵塞安全漏洞,侦办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33.3%、18.2%,2起案件入选公安部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和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利益和竞争优势。侵犯商业秘密,不仅损害企业利益,也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此类案件由于专业性极强、侦破难度较高,在案件侦办中,一直存在“无鉴定报告不受案”的惯例。
近年来,常州公安勇于探索敢闯“禁区”,在全国率先打破这一惯例,将此类案件侦破效率提高一倍以上。2024年4月,《江苏法制报》头版头条报道“常州做法”,2024年7月,公安部七局副局长李春节来常调研对“常州做法”表示高度认可。
一、 降低受立案门槛 及时为企业挽损
为了证明技术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非公知技术的鉴定几乎可以说是刑事控告必备证据,所以形成了“无鉴定报告不受案”的惯例。“商业秘密需要权威认定,不能由报案企业自己说了算,所以报案时需要提供‘秘密点鉴定’。”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一级警长董合金解释,这个“秘密点鉴定”就是“非公知性鉴定”,简单说,就是证明“我有秘密”。企业委托的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导致企业花了代价,公安机关却只能作为参考,受案后还要由公安机关委托第三方重新鉴定。提供“非公知性鉴定报告”,客观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和时间成本。2019年4月,常州市一家生产相关设备的企业报案后,花费3个月做了报告。当年7月,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委托第三方重新鉴定,又花了近2个月时间。
“近半年的鉴定时间,很可能让企业承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有没有一种办法,在不影响后续立案办案的情况下,尽力保障企业利益,减少和避免办案对他们正常经营的影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主要负责人说。
为提高商业秘密类案件办案效率,加快进度缩短周期,常州公安经过大量调研和学习,向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汇报,在总队指导和支持下,尝试用“科技查新报告”“行业专家书面意见”取代非公知性鉴定报告,受案门槛大大降低。2022年4月,常州公安食药环侦支队向各辖市区分局食药环侦大队发放商业秘密案件接处警提示,并参与每一起此类案件的侦办。
打破惯例后,不仅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还能及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武进一家纺织设备企业,发现技术图纸被员工盗取后,提供了“科技查新报告”,公安机关迅速受理,从受案、立案、侦破到结案,仅花半年左右。
“受案门槛降低,办案效率提高,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秦乾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2年至2024年3月已经接待报案25起。其中,常州公安去年侦破的常州首起侵犯经营信息类特大侵犯商业秘密案,抓获16人,已有9名嫌疑人被分别移诉和判刑。
二、成立保护联盟 构建保护新格局
在“打破惯例”的基础上,常州公安在全市范围内牵头成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盟。“联盟单位有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大家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开展风险评估、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执法联动、引导社会参与,一同构建常州商业秘密保护新格局。”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主要负责人介绍。
2023年,常州被公安部七局确定为商业秘密案件办理试点案件后,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召集权利人企业、代理律师等进行座谈,同时召开派出所接处警民警、辖市区食药环侦大队一线办案人员的座谈会,制定了《常州市公安机关完善商业秘密受立案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以及措施。
常州市公安局借助联盟单位法院、检察院的协助,围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走访,建立联络点和联络员,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经营实际的管理制度,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机构和措施,提升全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同时草拟《常州市企业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指引》,征求检法意见后复印成册,帮助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权利。
与此同时,常州公安多次与联盟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工信局沟通,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全面整理汇总了包括全市星级企业、新能源领域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驰名商标企业、地理标识商标企业等重点企业911家,初步建立起全市重点知识产权保护单位库,持续推进涉商业秘密关键岗位人员、流动的技术人员库。
三、探索成效初显 赢得企业交口称赞
2024年,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革,召集安永咨询等多家专业机构,制定《商业秘密保护体检清单》,制作调研问卷,发放给全市1500余家企业。筛选6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由食药环侦支队牵头派专人对其开展入户体检,直接指导企业对员工入职签约、重点部位警示管理、技术性保密措施、离职审查等14个方面落实针对性防范工作,指导企业在数字化系统中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帮助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处于主动地位。开展商业秘密保护体检以来,常州支队通过采用警示谈话等方式,成功制止、处置了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常州三米科思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起企业人员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在造成严重后果前及时制止了侵犯行为,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民警按照管理规范和‘体检清单’,对我们公司建立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设置专利和商业秘密保护平衡机制等薄弱的环节提出具体建议。对公司来说,是防患于未然,实实在在帮了我们大忙。”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点赞说。
“商业秘密被侵犯,几乎让我们厂年销售减半,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多亏了常州公安,帮我们及时止损。”某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
常州公安的做法不仅得到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同时受到了上级重视和肯定。2023年5月,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在常州召开全省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侦查工作调研座谈;2023年8月,公安部七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来常专题调研,高度评价常州商业秘密保护工作。2024年9月,省公安厅副厅长陈红淦对“常州做法”予以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